如何幫助孩子面對上學焦慮?

作者: 林蔡雅青醫師

在最近接受 Fox News 專訪時,兒童精神科醫師林蔡雅青醫學博士 (Tina Cai Lam, MD) 分享了她對於孩子開學焦慮的專業觀點。本文得到林醫師授權整理及翻譯訪談內容 ,提供號角讀者參考。

由林呂寧華整理翻譯

新學期的開始,對許多孩子與家長來說,都是一場新的挑戰。對一些孩子而言,開學意味著能夠見到朋友、學習新知,令人充滿期待;然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開學卻可能帶來明顯的緊張甚至焦慮。許多家長常常會問:孩子的擔憂是「正常的緊張感」?還是已經到了需要專業協助的程度?我們應該怎麼陪伴孩子走過這段過渡期?

本文整理了凱薩醫療體系小兒心理精神科林蔡雅青醫師的專業訪問及建議,幫助父母更好地理解與支持孩子,一起面對開學的焦慮。

一、理解孩子的情緒:邀請他們說出來

林醫師指出,孩子在開學前夕,常常像坐上情緒的「雲霄飛車」。有些孩子迫不及待想回到學校;有些孩子則緊張到肚子痛、失眠,甚至不想去上學。家長此時能做的第一步,就是 邀請孩子分享他們的感受。

家長可以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孩子說出心裡的想法,例如:

• 「你對開學最期待的事情是什麼?」

• 「有什麼地方讓你覺得有點擔心?」

• 「你最想先見到的同學是誰?」

透過這些具體的問題,孩子比較容易說出他們的擔憂。焦慮的來源可能來自某一科目、某位老師、或是擔心不認識的同學。當父母了解焦慮的具體內容時,才能更有方向地陪伴孩子。

二、正常的緊張,與需要注意的警訊

正常的適應期

林醫師強調,頭兩週出現焦慮,是完全正常的。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本來就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需要留意的狀況

然而,若孩子的焦慮 持續數週以上,或強烈到影響日常生活,就值得特別注意。例如:

• 身體症狀:上學時經常喊肚子痛、頭痛,但一回家又立刻好轉。

• 睡眠問題:前一天晚上遲遲無法入睡,輾轉難眠。

• 情緒困擾:每天強烈抗拒上學,哭鬧或表現出極度不安。

這些情況代表焦慮已經超過孩子能自行承受的範圍,家長應該考慮尋求學校或專業人士的協助。

三、尋求協助:學校與社區資源

如果孩子的焦慮過於強烈,家長不必獨自承擔壓力。多數學校都配有 輔導老師、心理治療師或相關資源,可以提供即時的支持。

若學校沒有足夠的專業人員,家長也可以尋找社區裡的兒童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師或家庭醫生及早尋求專業協助,能幫助孩子避免焦慮惡化,並建立更健康的因應方式。

四、安撫孩子的語言:承認與陪伴

面對焦慮的孩子,家長最需要記住的一點是: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例如:「沒什麼好怕的」、「別想太多」、「不要哭了」——這些話雖然出於好意,卻可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或誤解。

更好的方式是:

• 承認情緒:「我知道你有點緊張,這很正常,很多小朋友在開學前都會這樣。」

• 連結過去經驗:「你還記得去年開學的時候,也有點不安嗎?但後來你交到朋友,還有很多開心的經驗。」

• 提醒能力:「你之前也曾經克服過挑戰,這次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這樣的語言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支持與信任,同時也幫助他們回想起自己曾經成功度過困難,建立「我能做到」的信心。

五、如何與孩子談學校生活?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他們往往會熱切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情。但對於較大的孩子,家長可能會遇到另一個常見挑戰:孩子只用「還好」、「沒什麼」來回答,讓家長摸不著頭緒。

林醫師建議:

1. 讓孩子主導對話

避免在孩子放學回家、還處於疲累狀態時追問細節。等待他們在比較放鬆的時刻,例如晚餐後或睡前,給他們機會自己開口。

2. 避免「審問式」的提問

與其問「今天怎麼樣?」、「做了什麼?」這些容易得到簡短回答的問題,不如問:

• 「今天有發生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嗎?」

• 「有沒有一件事讓你覺得有點挑戰?」

• 「如果你要給今天打一個分數,你會給幾分?」

3. 若孩子仍不願多說

家長可以透過與老師的聯繫來了解孩子的狀況。畢竟老師每天與孩子相處長達數小時,能提供第一手的觀察。

六、家長的情緒:照顧好自己,也是一種陪伴

孩子在適應新學期時會感到焦慮,其實家長同樣會有情緒反應。對一些父母而言,將孩子送回學校代表生活節奏的改變,也可能喚起自己的擔憂與不安。

林醫師提醒:父母也需要 允許自己有情緒,並且找到方法來調適。

• 自我照顧:給自己一些時間做喜歡的事情,例如散步、運動、冥想或寫日記。

• 尋找支持:與有相似經驗的家長交流,尤其是孩子年紀比自己孩子大的家長,他們的經驗能帶來安心與信心。

• 建立社群:找到彼此能夠分享的朋友或鄰居,減少孤單感。

家長若能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更能用平和的心態陪伴孩子。

七、家長最重要的角色:無條件的支持

最後,林醫師強調,不管孩子正在經歷什麼,最重要的是 讓他們知道父母永遠站在他們這一邊。

即使孩子的焦慮暫時沒有馬上消失,父母的接納與支持,能成為孩子最有力的安全感來源。這份信任,往往比任何具體的建議更能幫助孩子度過困難。

八、總結

面對孩子的上學焦慮,家長不必過度擔心,但也不可掉以輕心。透過 理解情緒、辨別警訊、尋求協助、給予支持,孩子能在安全的氛圍中逐步建立起自信,學會面對挑戰。

新學期不只是孩子的考驗,也是家長的學習旅程。當父母願意與孩子並肩前行,讓他們知道「我不孤單」,孩子就能更有勇氣邁向校園生活。

重點回顧:

• 正常的緊張會在前兩週出現,若持續數週並影響生活,需留意。

• 讓孩子說出具體擔憂,避免否定他們的感受。

• 使用支持性語言,幫助孩子回想過往的成功經驗。

• 與孩子的對話,應由孩子主導,避免過度逼問。

• 家長也要照顧自己的情緒,建立支持系統。

•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父母永遠支持他們。